内容一:主动管理产品运作情况汇报及未来市场展望
(果实资本合伙人、投资总监,何飞先生)
大家好!我是果实资本何飞,今天的电话会议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由我给大家汇报一下主动管理产品二季度的投资情况和对未来的展望,以及我们对投资的思考和在团队建设上的最新进展;第二部分由我们的研究总监程振江介绍公司的研究体系和研究组织;最后一部分由FOF基金经理刘畅回顾FOF产品上半年的业绩和运行情况。
二季度投资情况回顾及未来市场展望
二季度以来市场波动相对较大,波动的主要触发因素是中美贸易战的缓和和激化。这一阶段我们对仓位没有做出太多调整。之前跟大家汇报过,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中美贸易战的演进脉络已经比较清晰,无论中美关系短期是否缓和,政府在国内政策层面、我们在投资层面都需要做好长期应对贸易战的准备,我们主要的应对措施实际上是落实到研究和投资标的上。
简单来说,在新的形势下,对于之前预期能够实现全球化扩张和成长的一些企业或行业,我们要着重研究它们的竞争力是否还足够强,它们是否还能做到之前我们预想的或者市场预期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也花了比较多的精力,从一些基本只依赖于本土需求的行业(比如超市、地产行业等)中去寻找一些有较强阿尔法的公司。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内地市场的上市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因港股通导致的与香港市场成功接轨的情况,都使得整个国内市场在逐步与成熟市场趋同。在宏观环境比较稳定的前提下,对于寻找个股阿尔法来说,我们处于一个较好的市场和时期。
投资理念思考及团队建设进展
然后汇报一下我们在投资理念上的一些思考和团队建设层面的进展。我们一直与大家沟通,坚持基本面投资,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赚到企业价值增长的钱,这种投资理念往往是知易行难的事情。接下来谈谈我们体会到的坚持它的两个核心难点:第一是心态,第二是团队。
大部分情况下,主动投资是人在做决策,决策人在任何市场环境下能保持比较良好的心态和平静的内心,是保证投资决策中能坚守原则、行为不发生偏离的非常重要的一点。过去这些年其实市场的整体波动比较大,我们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历练了心态。我自己有这几点心得:(1)第一是知足。要保持比较好的心态,关键点是想清楚我们内心到底真正追求什么东西。我们不追求物质或者说表面的一些东西,而去追求真正把事情做好、做对;(2)第二是自信。对自己现有的能力和持续演进的能力具备充足的了解和信心,是保持良好心态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不仅对自己有自信,而且对团队有信心,也使得心态比较容易保持在一个平和的状态。(3)第三是自省。定期和不定期(比如在重要变化发生的时点)去审视自己和团队的投资行为是否偏离了原则,是否较好地坚持了我们的理念;审视投资框架是否有可以更完善的地方。要不怕犯错,敢于承认错误并及时修正,这反过来对于保持比较良好的心态挺有帮助。
第二个难点实际上是团队建设。资产管理行业本质上是人的行业,如何把优秀的人才非常高效地组织在一起,是所有类似行业的核心难点和壁垒,也是保证我们能把正确的投资理念转化为长期稳定回报的关键。我们在调研各行各业优秀的公司时,也从侧面研究和思考了那些公司在团队构建上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我们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一些不错的进展,可以说团队建设是我们过去一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不仅引进了像振江这样有丰富经验的投研人员,也招聘了一些刚开始做研究工作的同事,其中有同事做了一年时间的研究工作,他在研究方面的成长是非常快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团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开放、透明,价值观和投资理念非常一致。
接下来就请我们的研究总监程振江向大家汇报我们的研究体系是如何架构的、我们的研究组织是如果有效实施的。
内容二:公司研究体系和研究组织介绍
(果实资本研究总监,程振江先生)
大家下午好!我是果实资本的研究总监程振江,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研究体系和研究组织这两个方面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也就是我们如何筛选股票、如何做研究和跟踪。
研究体系
总体来看,我们对于投资品的筛选线索来源于三大类:第一类是基于宏观经济分析,自上而下判断;第二类是基于中观行业分析,对各产业变革、生活方式的变迁、技术演绎的趋势等进行分析判断;第三类是基于微观指标分析,自下而上进行选股判断。下面我对这三种选股思路做一个介绍。
1、基于宏观判断、自上而下选股
这是很多卖方分析师、公募基金都经常会采用的择时、选股的方法,比如美林投资时钟以及行业比较。我们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做整体择时判断比较少,而更多会关注宏观经济是否出现重大拐点,以及在整体仓位和选股上是否会做重大调整。比如在2016年下半年,我们看到在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推进下,工业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企稳回升,PPI四年来第一次出现了环比和同比转正上涨,PPI和CPI的剪刀差也进一步扩大,继而带动了企业盈利的大幅回升。而在2017年年初,我们又确认了房地产销售投资情况好转以及出口数据的逐步改善,这属于比较典型的多周期共振,所以我们确认了经济基本面见底,企业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一些行业也进入了产能扩张的朱格拉周期,企业盈利持续向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当时受益于地产复苏、消费升级的白酒、家电、汽车等都将明显受益,所以也在当时重点配置了这些行业,取得了较好收益。
同样,在2018年我们观察到,在房地产调控、整体经济去杠杆、中美贸易战的多重压力下,宏观探底的压力非常大,所以我们在降低仓位配置的同时,想把尽可能多的一些仓位能配置在受贸易战影响较小、受宏观冲击较小的行业,于是当时我们选择了教育、消费等板块。后续在综合评估了政策、行业影响等多因素之后,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整。站在当前时间点,我们仍然认为中美贸易战应该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而且未来会面临多重反复。国内经济仍面临着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重杠杆率较高的压力,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缓慢的约束,所以未来我们仍然会花较多的精力去筛选一些稳健增长的行业,比如刚才提到的后地产服务、商贸零售以及未来的医药、医疗这些领域。
2、基于中观行业分析判断选股
(1)生活方式的变化。周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实是最可靠最真实的投资机会来源。比如历史上我们观察到的SUV汽车的盛行,电商、快递的普及,全民游戏王者荣耀在全国的风靡,电子烟的渗透等等。在这些领域都因为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而可以获得比较丰厚的投资回报,所以这是我们挖掘投资机会的一个重要来源。比如,我们在2016年注意到了手机双摄的快速渗透,消费者对于手机摄像需求的大幅提升,成为了购买手机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而在同时,摄像头的技术也在快速提升,大光圈、大像素、小型化、广角、长焦、防抖等日趋成熟,并有可能向后面的三摄、四摄、3Dsensing等演绎,这使得整个手机逐步具备了取代卡片机和微单的能力。基于此,我们筛选出了当时产业链中最优质、最受益的公司,并且持有了较长一段时间,也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我们现在注意到外卖是整个生活方式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也正在持续研究这个行业。
(2)产业演绎的方向。很多行业经常会面临很多的变革,在一些关键时间点面临选择,刚开始很多企业作出的选择是难以判断的。但随着行业的演绎以及很多公司的推进,这种行业的变革趋势会越来越明朗。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的汽车电动化。过去几年很多国家都推出了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整车企业也先后公布了电动车的发展规划,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判断:全球的汽车产业电动化是不可逆转的,而且进程会越来越快。比如说前段时间大众汽车公布到2025年整个电动车销量目标是300万辆,未来十年的累计销量从1500万辆提升到了2200万辆,新的投放车型也会从50款上升到70款,到2030年整个电动车的占比会超过40%。比如,戴姆勒集团也公布到2030年整个电动车的销量比例超过50%。从2019年开始,沃尔沃在所有车型中普及电气化去取代目前使用的内燃机,预计到2025年左右50%的汽车将实现完全电动化,其余全部为混合电动车。包括一向在整个电动化方向比较保守的丰田汽车,也在6月7号公布了一个全新的电动化规划,使原定计划提前了五年。我们可以判断的是,未来随着像大众MEB等专属电动车平台的投产,整个电动车技术会有明显提升,相对于燃油车的性价比、驾驶感受等都会有明显的改进,进而推动电动车的普及。如果这个趋势成立的话,电动车内部结构变化最大的部分都将明显受益,电机、电控、电池以及热管理系统都会有数百倍的增长,这是我们在目前看到的未来十年确定性较高的投资机会。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云计算行业。在2010年的IT领袖峰会上,BAT三巨头对于云计算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李彦宏认为,“云计算是旧瓶装新酒”。马化腾认为,“云计算要到‘阿凡达’时代才能够实现,现在说确实太早了”。只有马云说:“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将来会死掉。”现在过去九年了,这样的分歧已经消失,我们看到了美国云计算的巨大成功,一批市值超过百亿甚至超过千亿的龙头公司已经出现。在国内阿里云已经遥遥领先,腾讯在2018年也被迫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重点提升了2B和云计算的战略地位。这些变化的背后一方面是云计算底层技术、产品在快速迭代、日益成熟,另外一方面也是整个云计算先付费、后确认收入的商业模式得到了认可,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增长,企业价值可以被重估。现在中国的SaaS企业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最早向云转型的垂直领域的工具型软件商,比如部分公司的造价系统其实已经慢慢打通了商业模式,而国内很多公司仅相当于国外同类公司十年前的水平,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我们在目前时间点比较看好云计算的发展空间,也正在对相关公司进行更深层次的一些分析和研究。
这样的行业发展趋势还有很多,在医药行业的外包、CDMO这些领域,我们也看到了比较明确的行业趋势。
(3)技术进步的拐点。很多行业其实是依赖于技术的持续进步的,而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的话就会出现一个临界点,往往很多临界点的出现就会对整个行业的业态进行本质性的改变。比如历史上,激光加工对传统加工工艺的替代就是典型的案例。过去十多年,激光器的价格持续下行,使得整个激光加工在效率、成本以及加工质量上都具备了明显的优势,所以我们看到整个激光现在打标、钻孔等小功率领域对传统的CNC设备进行了替代,随后又在高功率的切割领域实现了大面积替代,那么我们也可以判断它未来将很有可能在焊接领域也进一步去拓展应用。
同样的一个案例是光伏。光伏在过去是属于比较典型的“差生意”模式,甚至是一个不断毁灭价值的行业,过去像无锡尚德这样的企业、企业家和社会财富在过去十年被消灭和毁灭。这是因为,光伏的核心是半导体原理,在摩尔定律作用下,技术不断进步,内生指标快速提高,成本也在快速地下降,加上整个安装成本会随着装机规模快速的增长而指数化下降。这些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光伏技术不断进步,龙头企业如果稍有不慎技术被迭代,那么它的地位就很难再延续,而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非常惨烈,只有一直拼成本才有可能苟延残喘,但这又很难保证它持续成为成本最低的赢家。类似的行业还有电脑、电视机,它们都属于比较苦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光伏企业是一个比较差的投资选择,既要担心每年的政府补贴会不会退出,招标规模会不会低于预期,也要担心企业自己有没有足够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会不会被新的技术迭代所颠覆。光伏以前是需要择时、需要博弈的,但现在整个光伏到了一个平价上网的临界点,我们认为它可能会改变未来整个光伏行业的生意模式。现在整个光伏的价格已经可以在全球80%以上的国家实现平价上网,将来整个光伏企业面临的竞争格局就会从原来产业链之间的相互搏杀,变成整个光伏企业去和煤电水电甚至别的能源企业去竞争。平价前,每次价格战可能对应的是全行业的利润萎缩,这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灾难;平价后,每一次的价格下降都会打开新的行业应用空间,可能对应企业进一步的利润累积和份额提升。所以我们在较长时间里还会继续看好光伏的发展空间。
(4)行业业态的改变。例如:保险。以前保险股是一个很不好的投资品种。一方面,保险公司为了拓展业务需要不断去累积资本金,需要一直融资,2008年中国平安抛出1600亿再融资计划时,全市场暴跌,也导致很多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不再看保险股。另一方面,保险股的投资端弹性弱于券商,估值端便宜程度不如银行,所以以前保险股不受人待见。但在2016年整个保险正式实施偿二代时,整个行业业态算有一个革命性的改变,这使得我们国家的保险公司能够从过去的粗放式发展进一步转向精细化发展。偿二代的规则使得整个保险公司从重资产模式转化为轻资产模式,保险公司不断去做保障性产品,这既可以带来比较可观的利润,又不消耗股东资本金。谁有能力去拓展业务、抢占市场,谁就能不断累积盈利。所以中国平安只要做好保障性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就可以了,不再需要大额融资,相反现在可以进行大额分红和回购,这都是以前不太可能存在的。2017年保监会对于全行业提出了“保险信保、回归本源”的监管和倡导,整顿了万能险等保险乱象,也使得这些保险公司能够进一步聚焦主业,回归保障本源。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保险股变得更有信心,不需被万能险等产品干扰,这就是整个行业业态改变带来的投资机会。
3、基于微观指标变化、自下而上选股
这是市场上很多人进行选股的方法。比如很多人会用ROE/PB、EV/EBITDA这样的量化指标对市场进行海选,从而选出一些比较不错的投资机会。我们也会做一些自下而上的研究和分析,比如会构建一些财务模型,对年报、季报中的公司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也会跟踪一些公司关键信息的变化,比如当公司的治理结构、新产品、新业务有明显抬升的时候,它们可能会成为比较好的买点。
举个例子,我们会关注很多高ROE、ROIC的公司,并筛选出一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都不错的公司。ROIC剔除了非经常性损益,还原了去杠杆之前经营性资产带来的回报,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盈利。所以在获得每期年报、季报之后,我们会按行业、公司对上市公司进行筛选,去挖掘一些价值可能被低估的机会。比如,在2016年中报披露之后,我们发现格力电器当时的市值是1150亿,但账面现金高达994亿,现金占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比例分别达到60%、2.2倍,所以格力是所有A股公司里现金比例最高的公司,安全性非常高。虽然我们当时不确定空调销售是否能够好转,也不确定整个公司后续的新业务和横向外延是否能够成功,但按每年120亿以上的净利润来估算,市值其实远远被低估,所以我们在当时开始持有格力较长时间,也取得了比较丰厚的回报。
另外,我们在跟踪很多公司的时候,会对其新开发的产品、客户结构、竞争格局进行紧密跟踪,一旦跟踪对象发生实质性变化,就可以将其作为选股参考。比如我们在2015年注意到吉利汽车在收购沃尔沃五年之后,在战略发展、员工、企业文化、治理结构等多个方面都做了整合。利用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技术和销售团队,重组了当营销体系,提升了吉利的本土品牌价值。同时,吉利在新车开发方面落实了平台战略、标准化和共享模块化,使得公司的新车质量大幅提升,并先后推出了帝豪、远景、博瑞、博越等爆款车型。当时吉利只有250亿市值、0.8倍PS,对应潜在的盈利可能PE不足2倍,所以我们在2.5港币左右就买入较多并持有较长时间。这是从微观角度上观察到很多关键信息的变化,并且在投资端得到了一定回报的一个例子。
我们上面结合过去几年的投资案例,分别阐述了基于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微观企业三个角度的选股思路和研究体系。其实这三者并不是孤立的,很多时候是相互验证的,很多时候又是相互矛盾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能够深入剖析,挖掘深层次的逻辑和原因,也就是做好个股和行业的研究组织。
研究组织
第二部分介绍一下我们对于研究组织的一些思考。在初步确立投资机会之后,更为重要的工作是对这些行业和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跟踪、分析和思考。我们主要关注:行业或公司对应的市场发展空间有多大;它的竞争格局如何;公司的护城河有多宽,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公司的管理层和核心团队如何,在历史上有无污点;公司财务是否稳健;企业文化激励机制是否到位等等。
举个例子,我们在研究手机摄像头领域的时候,重点比较了国内某上市公司和台湾大立光、玉晶光手机镜头的差异,最终认识到大立光在高像素、模具上的优势,而国内公司在7P、小型化、大光圈和长广角等方面占优,在产品方面已经具备了冲击大立光的能力。在研究手机模组的时候,我们重点比较了国内不同公司之间的不同,注意到了它们在存货、周转率、现金流以及企业设备自主研究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3D sensing的时候,我们也查阅了苹果相关供应商的诸多资料,又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手机厂、零部件厂等进行了调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注意到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公司一直是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光学产品制造商,奉行“共同创造”的核心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名配角”战略,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公司很早就注重管理模式的提高,从1994年起就实行了产权体制改革,建立起现代化管理体制,避免了家族化,实现了去中心化,同时,公司加大了对员工的股权激励,改制初期,在册员工350人全部成为股东。后续公司又对中高层以上干部和优秀员工进行了连续的股权激励,而老板的持股比例下降到不足3%。老板一贯奉行“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理念,这成为公司人才辈出和保持研发优势的一个重要支撑。这样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也是我们判断一个公司的重要指标。
同样在研究某激光上市公司的过程中,我们对IPG、锐科、杰普特以及Nlight等上游的供应商进行了持续跟踪和调研,也对它的竞争对手进行了调研,还走访了很多终端客户,比如到各个地方的不锈钢加工厂去了解高功率激光切割设备的渗透情况、公司的市占率等等。我们对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同行竞争对手以及下游客户等多维度信息进行总结,最终确保了投资逻辑的成立。
调研和跟踪公司是全方位的,但核心是理解公司如何创造价值,如何去保持这种优势。我们希望能通过多重比较分析,求解“公司是否具备从单一专项领域设备供应商成长为多领域、多技术的设备平台型公司的能力?”,求解“公司是否具备在手机摄像头模组、车载镜头以及后续激光雷达等多领域持续领先的能力?”,求解“国内超市格局新变化对未来互联网业态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求解“光伏平价上网以后,发电公司、电网的利益如何平衡?”……。我们认为,思考这样的问题并探求这些答案的过程,对于理解行业业态和公司竞争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更有利于我们做出更长期、可靠的投资判断。
但调研并不是无限度的,研究也不是事无巨细的,更关键的是去理解公司的价值。非常优秀的公司是价格显著低估的,不需要精确计算它便宜多少。比如,在充分理解高端白酒的竞争格局、空间和茅台竞争力之后,我们可以适度放弃一些短期的波动,比如2017年白酒消费税的影响,比如2018年三季度茅台单季度业绩低预期等等。在跟踪中国平安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弃对市场上特别在意的国债750日移动平均线收益率中短期变化的关注,尽量减少关注股市上涨/下跌行情对股票投资收益端的影响,而更专注分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我还想再强调一下我们的研究沟通和团队协作。一直以来,大型投资机构,为了加强研究支持,都会极力扩充研究队伍,很多机构的研究团队接近百人,但投资效果往往并没有随着研究人数扩容而同步提高,这背后的原因是研究沟通的效率降低了。2015年,很多大机构开始试行事业部制,将小团队成员减少到5-7人左右,希望能够提高沟通效率和研究产出。我们希望自己的投研团队,首先做到价值观一致,在此基础上力争能充分沟通、高效协同、有效输出。一方面,要求每个人在几个领域有所侧重、适度分工,每个人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相应的专家。另一方面,希望每个人能对其他行业有思考,对其他研究员有帮助,能理解更多的行业差异、行业规律和行业发展。比如,研究光伏产业变革,我们可以借鉴半导体的发展历史,同样,对精细化工、电网电力公司、公用事业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未来光伏行业的格局。这个时候,不同背景的研究员可以做到相互理解、取长补短,知往鉴今,西学东用。所以,后续我们还会继续沿用这一理念,在保持队伍开放的同时,加强投研配合,做到有效输出。
上面就是对于我们目前研究体系和研究组织的简单介绍。如想了解更多研究方法体系、更详细的案例、以及我们对更多行业和公司的观点,欢迎线下与我们保持交流和沟通。谢谢!
内容三:FOF产品运作情况汇报及展望
(果实资本合伙人、投资经理,刘畅先生)
大家下午好!我是果实资本的FOF投资经理刘畅,非常感谢大家下午的宝贵时间。今天主要从两个方面跟大家汇报FOF投资的情况:第一个方面是对2019年上半年业绩的投资回顾;第二个方面,展望未来,从FOF的视角去看未来的市场以及我们的投资策略。
投资运作回顾
我们一直说投资是一个长期的事情,FOF也是如此。当市场短期快速上涨时,FOF的产品形式决定了它的业绩弹性会相对较弱。但换个角度看,当市场下跌的时候,因为产品的分散特征,FOF回撤的相对幅度也会小一些。同时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下,FOF还可以通过它的配置功能,给客户带来超额的收益。所以我们认为同样也需要用更长时间去验证对FOF产品的投资。
我们果实的FOF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投资策略,我们也一直坚定地去践行它。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交流中经常会提到配置投资的策略和投资方法。我们认为,在大类策略上应该适度集中,这样能给客户带来相对好的业绩弹性;同时利用产品分散的属性,给客户带来相对平稳的业绩波动性。综合来看,我们希望在降低市场波动影响的前提下,带给客户尽可能满意的超额收益。
简单回顾一下近期的市场波动,2018年整年市场处在单边下跌的状态,尤其下半年市场情绪非常低迷,但到了今年一季度,市场又迎来了近似疯狂的上涨,在整个上涨的过程中,各行业无论是股价还是估值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修复,资金也整体呈现出快速流入的状态。但从二季度初以来,市场有所降温,在上半季度出现过一段时间资金小幅流出的状况,情绪的下降让市场的节奏进入到一个调整的状态。到了5月份的时候,中美贸易摩擦再掀波澜,而这一事件也加大了整个市场的调整幅度。当情绪小幅宣泄之后,市场资金又开始逐步将目光放到未来。从6月份开始,全球多国家开始加息,在6月底G20前夕市场处在情绪观望的位置,A股指数也处在震荡整理的状态。
整体来看,今年二季度,虽然市场是震荡的,但下沉去看细分行业的分化是很突出的,既不同于去年的普跌,也不同于今年一季度的普涨。二季度资金明显向有基本面支撑的行业和个股聚拢,这同时也造成了指数层面上的一些变化。我们看到沪深300在二季度呈现震荡下跌后逐步回升的走势,而创业板则在下跌后呈现横盘震荡整理的走势。行业方面也很明显地体现出这样的结构性特征。整体来看,基本面良好的行业和个股依然受到了资金的青睐,不少个股在6月末纷纷创出今年以来的新高。而像食品、饮料这种基本面较好的行业,在二季度均取得了超过10%的行业涨幅。
接下来回顾一下我们在二季度的投资操作和业绩情况。虽然经济处于下行区间,但考虑到政策面以及流动性,市场现在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拐点到来的迹象。伴随时间的推移,各方面的政策效果会逐步显现,经济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步看到底部趋势。虽然外部环境依旧比较复杂,但从本质上说,这种外部环境的波折或影响更多作用在长期而非短期。从长期视角去看,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化解这个问题,同时,政策也有足够的空间来腾挪。所以在二季度初的时候,我们确定了大的投资思路,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寻找合适的机会,适度提升对整体波动性的容忍度,以换取未来更好的业绩弹性,为未来做出提前布局。在二季度,当市场出现调整的时候,我们逐步提升了股票多头策略的整体层面仓位,持仓比例从季度初的60%~70%提升到了80%~85%,而量化子基金依旧维持在15%的比重。整个二季度子基金的表现依旧非常稳定,调整操作也确实给母基金带来了正向的贡献,从短期业绩的表现上就能看出来,虽然二季度市场处在下跌的状态,但我们所有的FOF产品都实现了季度的正收益。
未来投资策略
在中美领导见面后,G20会议的效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刚才也提到,很多国家的银行都做出了降息的决策,全球市场流动性出现了拐点,国内政策也非常明确地指向稳就业、稳增长方向,所以从整个市场来看,内外部环境会相对比较温和,这有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但是也需要看到短期的不确定性,经济的基本面依旧处在相对较弱的状态,压力还是不小的,所以我们认为后续市场整体可能会呈现震荡的走势。二季度市场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从估值角度来看,大部分行业估值并未明显下滑,甚至个别行业反而出现了估值的上涨情况。虽然股价的影响、业绩波动的干扰都会造成估值的波动,但整体来说,我们明显看到资金从缺乏基本面支撑的行业流出,向优质行业聚拢。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有望延续结构性行情。
关于产品配置角度,首先,我们认为市场整体向下的风险相对较小,因此FOF会维持现有的仓位水平。同时,我们也会延续目前对波动率的承受水平,以换取未来更好的收益弹性。在具体配置上,我们会重点配置选股型管理人,因为我们认为未来市场的主要机会依旧来自于个股的超额收益,而非市场系统性的贝塔。
以上就是我们对FOF投资的回顾和展望,大家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大家答复。今天的电话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